诺如病毒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,学龄前儿童更容易被感染。那么,到底诺如病毒是什么?它怎么传播的?有什么症状?跟着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!
q1 什么是诺如病毒?
2002年8月,第八届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统一将诺瓦克样病毒改称为诺如病毒。诺如病毒是引起急性胃肠炎常见的病原体之一,可以通过身体接触、水源、食物、呼吸等途径传播。在我国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被纳入丙类法定传染病管理。
q2 诺如病毒的特点有哪些?
1.传染性强:全年龄人群普遍易感。
2.环境抵抗力强:在0℃-60℃的温度范围内均可存活,可在物体表面存活2周,在水中存活2个月以上;酒精和免冲洗洗手液对诺如病毒没有灭活效果。
3.儿童易感染:学龄前儿童尤其容易感染诺如病毒,据研究表明,我国每年每100名儿童中诺如病毒检出率为15.6%。
4.无特效药或疫苗:目前还未出现针对诺如病毒的特效药或疫苗。
5.自限性强:诺如病毒有明显的自限性,即两三天后会自己好转,家长不必太过恐慌。
q3 感染诺如病毒主要症状有哪些?
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、呕吐、反胃、恶心和胃痛,其他包括发热、头痛和全身酸痛等。多数患者发病后1-3天即可康复。如频繁呕吐或腹泻,可导致脱水,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,尤其常见于幼小儿童、老年人和基础性疾病患者。脱水主要表现为少尿、口干、咽干、站立时感头晕目眩,在儿童中可表现为啼哭无泪或少泪、异常瞌睡或烦躁。
q4 个人和家庭如何预防诺如病毒感染?个人和家庭如何预防诺如病毒感染?
切断传播途径
保持居室及环境的卫生,清除苍蝇、蟑螂等害虫;及时用含氯消毒剂清洗被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,清洁后认真洗手;高发时期尽量少去公共场所,减少被传染的机会。
避免病从口入
不吃生冷食品,尤其是禁止生食贝类等水产品;对一些放置时间较久的冷菜最好少吃或不吃;吃瓜果前,一定要洗净、去皮;确认水源安全,不要喝生水,选用卫生合格的桶装水。
彻底煮熟食物
避免进食未经彻底煮熟的食物。在超过摄氏80℃高温环境达30秒,诺如病毒便会死亡。因此,注意彻底煮熟食物,尤其是海产和贝壳类食物,便可预防。
注意个人卫生
勤洗手,防止病毒病原体的感染。外出回家、饭前便后时,一定要彻底洗干净手,用香皂或洗手液仔细揉搓,再冲洗干净,并用一次性纸巾擦干。
避免交叉感染
减少不必要的外出。去公共场合佩戴口罩,尽量减少在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地方玩耍,外出回家要洗手,必要可做消毒清理。
q5 托幼机构和学校如何预防诺如病毒感染?
1.及时发现和规范管理病例
托幼机构和学校应做好学生健康管理,严格落实晨(午)检、因病缺勤登记查因等工作,一旦发现呕吐、腹泻等症状的病人,要及时就医并隔离管理,发现病例异常增多时立即向所属疾控机构及相关行政部门报告。
2.加强饮水和食品卫生的管理
提供安全饮用水,做好饮用水管理,做好食品原料和加工环节的监管,注意生熟食分开,彻底煮熟煮透。
3.加强厨工、保育员等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
托幼机构和学校对厨工、保育员健康状况监测,出现腹泻、呕吐、恶心等肠道传染病相关症状时,应立即暂停工作,及时就医,杜绝带病上班。制作食物和配餐过程中佩戴口罩和做好手卫生。
4.做好环境清洁消毒工作
对校区/园区公共场所(如教室、宿舍、食堂、图书馆、卫生间等)定期清洁与通风,对重点部位(如门把手、楼梯扶手、水龙头、便器按钮、电梯按钮、上下床扶手等)进行定期清洁与消毒。
5.科学规范处理呕吐物
发现病例的呕吐物和粪便,应由经过规范培训的人员按照相关操作指引规范处理。重点对被呕吐物、粪便等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、生活用品、食品加工工具、生活饮用水等进行消毒。
6.开展宣传教育
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、视频号、微信群、一封信等多种方式开展诺如病毒防控知识宣教,养成勤洗手、吃熟食、喝开水的良好卫生习惯。
q6 孩子感染了诺如病毒该如何看护?
1.饮食尽量清淡。诺如病毒带来的呕吐症状会比较严重,有些爸妈会产生“多吃多吐,不吃不吐”的想法,觉得孩子不进食就不会吐,会舒服些。其实,在又吐又拉的情况下,最大的威胁是脱水和营养不足,要先保证孩子身体的正常水分和能量代谢,才能和病毒对抗。腹泻期间建议停止进食高脂肪和难消化的食物,可喂白粥、米汤水,小婴儿可照常喝奶。
2.“补水”是王道,除了多喝水,还可口服补液盐。但如果呕吐严重,或有脱水表现,如口渴、烦躁哭闹、唇舌干燥,需要到医院就诊。
3.孩子在家要好好休息。保持室内温度适宜、空气新鲜,定期开窗通风。小宝宝要勤换尿不湿,保持臀部清洁干爽。
4.积极治疗患儿同时要适当隔离。已经发病的患儿要在家隔离治疗,暂停上课,以免将疾病传染给同学。应对患儿、疑似患儿的吐泻物和污染过的物品、场所进行消毒。
诺如病毒不可怕
防患未然保健康
组稿:刘 瑾
审核:吴云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