糖对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,是主要营养素之一,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。但当糖的摄入量超过人体所需要的量时,它给健康带来的危害也是巨大的,与糖尿病、高血压、高血脂、肥胖、龋齿、胰腺癌、结肠癌、胆管癌、乳腺癌等疾病的发生密不可分。
在生活中,很多人会有意识地控制甜食的摄入,其实在很多人以为很健康的食品中所隐藏的糖分更加值得警惕。这些食物吃起来没有甜味,却富含糖,这种“看不见”、“尝不出”的糖,称之为“隐形糖”。
不甜≠无糖,甚至糖量超乎你的想象,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几种含有“隐形糖”的食物。
一、烘焙食品
代表食物:面包、饼干、糕点等
很多人吃烘焙类食物时,感觉它并不甜,甚至有的还咸咸的,所以就认为它是不含糖,或者含糖很少,其实,有过烘焙经验的人都知道,做烘焙类食物的过程中都会加入白砂糖,它可以促使酵母发酵,即使是那些口味偏咸的食物也不例外。我们平时在市场上买的面包、甜饼干中含糖量通常在15%~20%,即便自己动手烘焙,要想做得好吃,糖也不会少;现在很多中式点心,如小馒头、小包子、奶黄包之类,制作过程也都要添加糖。
二、饮料/乳品
代表食物:碳酸饮料、果汁、乳饮料、咖啡、茶饮料、牛奶等
一瓶500ml可乐的糖含量在50g左右;一瓶350ml的乳酸菌饮料,含糖量也在50g左右;牛奶中天然含有5%左右的乳糖,目前的生产技术尚不可能将这些糖分清除干净;酸奶的制作配方为100g牛奶配10g左右白糖;即使是纯果汁饮料,含糖量也很高。
无糖饮料并不是真的不添加糖,我国《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》中明确规定:“无糖”是指每100g固体或100ml液体食品的含糖量不高于0.5g。无糖饮料加入的是阿斯巴甜、甜蜜素、安赛蜜等之类的甜味剂,它们的甜度是白糖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,在产生适当甜度的时候,所含能量非常低。但摄入达到一定的数量时,同样会引起血糖的变化,而且无糖饮料中的甜味剂,很难被机体代谢,极有可能会在身体堆积并转化成脂肪。无糖饮料偶尔喝不会对体内血糖造成影响,但不能过量;而如果想要饮用正宗的无糖饮料,小编建议还是饮用白开水或者矿泉水。
三、酱汁调料
代表食物:辣椒酱、番茄酱、沙拉酱等
各种调味料,尤其是酱汁往往含有大量热量、盐和糖,包括番茄酱、沙拉酱等。这两类属于我们能尝出来的糖,但即使是咸味酱料,无论是中式的辣椒酱还是西式的意大利面酱,为了口感好也会添加白砂糖提味,老干妈每100g约含糖5.6g;隐藏得更深的是蚝油,为了增色提鲜,都会添加焦糖,含糖最高的蚝油,每100g中约有26.2g糖。
以上这些调料中,都会加白砂糖来调味,只是酱本身的味道掩盖了它的甜味,所以我们在吃的时候并没有感觉到甜。
四、零食
代表食物:葡萄干、芒果干、牛肉干等
水果干,看似是很健康,原料选用的是水果,大家自然就会感觉它的热量较低,其实,这类食物含糖量其实一点也不低,就比如葡萄干,它的含糖量是普通新鲜葡萄的4倍。因糖有保水的效果,所以在制作果干的时候,商家会加入大量的糖来保证果干松软,像沙爹牛肉虽然尝起来是咸的,每100g里却有高达34.8g糖。
五、家常菜
代表食物:红烧肉、糖醋排骨、鱼香肉丝等
在日常的烹饪中,也有很多需要添加一些糖,来让它们更美味,色彩更加好看的食物。比如,我们常吃的红烧肉、红烧排骨、糖醋里脊、糖醋鱼、鱼香肉丝等,含糖量都是很高的。还有一些家常菜,吃起来不甜,但也会放一些糖,比如,有些人做番茄炒蛋、炒鸡的时候加一定的糖来提鲜,只是含糖量比红烧、糖醋等烹饪方式低一些罢了!
六、冲调粉
代表食物:芝麻糊、红豆薏仁粉、莲子百合藕粉等
市面上,人们喜欢的冲调粉,像核桃粉、芝麻糊、藕粉等等,也是含糖大户。这是因为,纯谷、豆磨成的粉口感比较粗糙,往往带有“土腥味”,为了改善口感、增加销量,生产商会添加大量的糖分,我们印象中的健康食品藕粉,含糖量高达90%。此外,为了让粉成糊,厂家一般都会加入淀粉、糊精等添加剂,淀粉进入体内,会导致体内血糖迅速飙升。
如何避免“隐形糖”的摄入?要想控制少吃糖、少吃“隐形糖”,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:
1、日常生活尽量不喝甜饮料。包括各种碳酸饮料、茶饮料、乳酸菌饮料、果汁饮料、红糖水、蜂蜜水等。即使是纯果汁也要少喝,尽量直接吃水果。
2、烘焙食品尽量控制数量。尽量不吃或少吃面包、甜点、饼干、曲奇等甜食,自己做面包、点心时尽量少放糖。
3、平时自己饮食或烹调食物时,养成尽量不加糖的习惯。如喝稀饭不加糖,打豆浆不加糖,喝咖啡不加糖,做菜少放糖。
4、购买包装食品时,学会看营养标签。在购买食物时,一定要注意看它的成分和营养素含量,在食品营养标签中,标签上的种种食物成分是按含量多少排序的,如果白糖、砂糖、蔗糖、果糖、葡萄糖、糊精、麦芽糊精、淀粉糖浆、果葡糖浆、麦芽糖、玉米糖浆等字眼排在成分中的前几名,一定要谨慎选择,适量摄取,避免糖分摄取超标。
喜欢甜似乎已成为一种本能
小时候我们因为一颗糖
破涕为笑
现在我们用一杯奶茶
终结不开心
但摄入过多糖分
不仅会让人变胖、变丑
还存在着各种疾病风险
所以不如节制一点
让糖带给我们的快乐
更持久一点
综合整理分析网络资源 慢病科 李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