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的肠道内,栖息着上百亿的细菌,有的细菌对人体有利,有的细菌对人体有害,还有些细菌,我们称它为墙头草,时好时坏!“墙头草”很聪明,肠道的环境好的时候,它就表现的好,肠道环境差的时候,它就跟着表现差,总之,这是很容易被影响的一群细菌,它们叫“条件致病菌”。条件致病菌最擅长做的事情是“锦上添花”和“火上浇油”。
肠菌通过营养竞争、代谢产物的相互制约等因素,维持着良好的生存平衡。在一定条件下,当这种平衡关系被打破,原来不致病的正常菌群中的细菌可能成为致病菌,这类细菌被称为条件致病菌。条件致病菌在不同环境下,表现出不同的作用。
正常情况下,肠菌平衡时的条件致病菌对机体是有益的,对机体起着一个支持和益生的作用:营养、免疫防卫、生物拮抗,例如条件致病菌的大肠杆菌,不但能竞争性抵御致病菌的进攻,同时还能帮助合成维生素k2,帮助肠道消化,表现出益生的作用,和机体是互相利用、共生的关系。肠菌失衡时的条件致病菌,会立刻转换角色,变成有致病作用的细菌,导致疾病发生。如前边提到的大肠杆菌,会移居到肠道以外的环境,该类菌群就会通过其特有的毒力因子(菌毛、黏附素、细胞表面亚基、毒素、侵袭因子、铁相关蛋白等)侵袭、定植于肠外组织,诱发感染,导致宿主脑膜炎、败血症、尿道炎和肺炎等疾病的发生。
是什么触发了条件致病菌的“致病性”呢?
正常情况下,条件致病菌是有益生作用的菌群,只有当其在肠道微环境改变的时候,才会触发其致病的作用,而肠道微环境改变分为以下2个方面:
1)肠菌失调:因年龄、生理、营养、疾病而导致的人的抵抗力下降,或者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的细菌耐药性增强,均可以导致细菌大量繁殖,形成比例失调,从而导致条件致病菌诱导疾病。
2)肠菌定位转移:条件致病菌向周围组织转移、或由浅入深的转移,都可以诱发条件致病菌致病,血行转移会引起菌血症及脓毒血症,如果是感染邻近脏器则会形成转移病灶。
条件致病菌的发现:
19世纪后期,肠道微生物进入了大家的视野,最开始被研究的条件致病菌是大肠杆菌,1886年就有学者提出其对消化的作用。1993年,《lancet》报道,在住院病人中,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,更容易受到条件致病菌的感染,如囊性纤维化病人有更高的感染几率。同年,法国微生物学博士bergogn - berezin发现,抗生素的使用可以增加感染的几率,因为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,在消灭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的同时,细菌的耐药性也在增强,这大大的增加了患病的几率。
条件致病菌的检测:
1.协助疾病诊断,依据条件致病菌的数量和丰度改变,可以协助疾病的诊断。研究发现,条件致病菌在帕金森患者肠道中,大量存在,研究者提出,可能由于条件致病菌和致病菌的数量改变,从而导致肠菌失调,肠菌通过脑肠轴,引起大脑病变。检测肠道条件致病菌的数量,可以协助疾病的早期诊断。
2.健康干预,根据条件致病菌的数量,可对其影响的相关健康问题提出改善建议和干预措施。例如 2013年《isme》报道,一名体重174.8kg,高血糖、高血压患者,肠道大肠杆菌相对丰度35%,在经过23周的,全谷物、高蛋白、益生菌饮食调理后,患者体重减掉51.4kg,经重新检测,结果显示包括大肠杆菌在内的多种肠道微生物均大幅减少,此研究揭示这些细菌的减少和肥胖改善有潜在的关系。
肠道内条件致病菌的存在,使得我们要更加谨慎和认真地维系好肠道菌群的平衡,因为一旦肠菌失衡,条件致病菌对我们的作用就会换个方向,它会迅速的,从肠道的守卫者,变成伤害肠道的入侵者。
撰稿:何美琪 曹琳
审核:毕俊